想告诉所有的妈妈,学习很重要,但生命更重要啊!
2024-05-28 李金珠
返回列表
5月底,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等单位联袂主办的中国医院人文管理萤火虫计划暨2024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舞台剧《心之所向》斩获“年度杰出人文管理案例”二等奖的佳绩。
《心之所向》舞台剧,根据心血管内科真实案例改编,讲述了医务人员成功救治一名17岁身患病毒性心肌炎少女的过程,人文管理的理念贯穿患者的急诊抢救到病房康复,帮助纾解患者与母亲的心理隔阂,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该剧巧妙融合医院救治与家庭温情,强调心理与生理健康并重,展示了医院在促进患者心理康复及强化家庭支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剧本的产生
肖丽华(原作者,妈妈扮演者):我第一次看到患者妈妈时,她一边担心孩子的身体,一边又担心疾病会耽误学业,她的焦躁感染了我。其实,孩子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刚刚经历过心肺复苏的大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但家长仍然惦记着孩子的学业。
我强烈地意识到应该告诉内卷的家长们,任何时刻生命比学习更重要,这样是不是就不会有下一个“瑶瑶”了?感谢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从一个临床工作中的想法到最终站到全国的舞台上,去大声“告诉”更多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健康更重要!
剧本方向拟定后,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把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科普逐步删减,最终只剩下急诊抢救、病房康复和母女和解三个场景的人文关怀内容。
角色的打磨
随着剧本的修改,舞台呈现和角色的人选不断发生变化,在两周的时间内,一一落实选演员、排练、修改剧本、选音乐和拟定灯光等事务,其中各角色的扮演对临床专业人员而言最具有挑战性。

王逸雯(护士扮演者):由于剧本的不断调整,我的角色也被换了好几次,最终才确定演护士。我们一共是5-6次的集中排练,在每次排练的过程中,我的台词和舞台动作总有调整。每次彩排后,我都要重新理顺台词的顺序和每一环节中其他小伙伴们的配合。我最大的压力是在开场设计中有一段病情汇报,在紧张氛围中需要语速特别顺畅。我知道我不能出错,不然可能会影响后面团队的发挥,所以那两句台词我每天都在嘴边念叨……念叨着念叨着我的台词和舞台动作就越来越自然了。
张艳(女儿扮演者):这个患者的原型我也见过,我以为我扮演她应该会轻松一些,毕竟我已经见过“主角本尊”,但是没想到一点不轻松。心血管内科本就不富裕的闲暇时间,找寻一切机会去排练,大家一起磨合默契。虽然每一次彩排中,大家总觉得我的感情不够充沛,但是每一次都看到我的进步。
张丛珊(医生扮演者):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虽然有一些舞台表演的经历,但是毕竟有限。虽然这次台词较少,但是几处台词的情绪完全不同,需要一句一句地体会和练习。24日刚到重庆时,小伙伴们一顿“热辣滚烫”就把我“拿下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嗓子疼得厉害,幸好我们是在26日上午演出,为了不影响舞台效果,25日一天喝了几杯冰水压制我燥热的嗓门。
肖丽华(妈妈扮演者):我表演前一天超级紧张,深夜躺在床上还在“鬼哭狼嚎”地练台词。上台了,舞台的灯光打下来,紧张的音乐响起,我站在舞台上,脑海中、眼中只有舞台上的我们。
刘跃宇(主任扮演者):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工作非常繁琐忙碌,还有急诊手术的“不定时”出现。有次约定2点彩排,但是在彩排前15分钟时,需要配合一台急诊手术,等我手术完成后发现,小伙伴们找了位“临时演员”已经在排练。为了配合我的工作,大家又延长了排练的时间。
参赛的感想
钱定金(无名护士扮演者):以前听说过人文路演,也配合过彩排,但是从没有以演员的身份参加过活动。这次,我幸运了!虽然扮演的是一个背景角色,没有台词,只有匆忙脚步和穿梭的身影,但是我认真揣摩步伐的速度和点位。在彩排中,大家跟我说“你也是演员,你也很棒!”这句话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知道只要勇于尝试、挑战,就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在医院第一次集中彩排
王逸雯(护士扮演者):为了演出效果,我们的灯光做了很大的调整,但是在演出前需要彩排的队伍很多,每个队伍走台的时间相对就紧了,在短暂的彩排时间里记住每个点位、灯光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上台前也在不断地背台词,不断地回想整个演出过程,一遍又一遍,绝不容许出错。现在回想,这种考验是很好的体验。
刘跃宇(主任的扮演者):作为三次参加全国人文路演大赛的一名选手的感想很多。每次活动中,演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都是忙碌和辛苦的。就像那句话,如果不刻意,我们相见都很难。所幸,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凑在一起彩排,没有一位缺席。
人文路演的主题曲从曾经的《成都》到现在的《不如见一面》,我也觉得感受到了大家这种心态的变化。
确实,我们每一年的相见,都是大家奔赴千里,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和追求医院人文管理的新进展新理念。我感受到了大家的“跨越山海 奔赴热爱”的激情。
张艳(女儿扮演者):第一次演出很兴奋,虽然上台前很紧张,一直在狂喝水,但上台的一瞬间感觉和舞台融在了一起,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害怕了,演完后大家还夸我啦!

赛前一天,宾馆里最后一次集中彩排
李金珠(改编及音频播放):每一次排练,小伙伴们一起揣摩剧本总会做出新的调整,为了不影响舞台呈现效果,也给演员们一定的舞台灵活空间,我们的音乐没有“固化”剪辑,而是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临时点击播放。现场需要熟悉每一位演员的台词、灯光效应,让音乐契合台上每一位演员的表演。
作为领队顺利到达山城,我隐隐地觉察到团队中一位队员其实身体出现了突发状况,但是她一直没有提,我很纠结。虽然这次演出不仅是一次人文交流,也有代表医院参赛的因素,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她,如果她的身体不可以参演,我可以做出放弃演出的决定。
赛前排练中,她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出现更严重的身体不适,那句话我也一直没有说出口,整个团队的情绪有紧张也有兴奋一直比较稳定。正式演出正如我们彩排一样,总有一些不完美需要总结,而这也成了我们回看山城的一帧帧生动画面。
演出落幕,再见,张瑶!愿你今后能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更爱生活,更爱自己。
《心之所向》舞台剧,根据心血管内科真实案例改编,讲述了医务人员成功救治一名17岁身患病毒性心肌炎少女的过程,人文管理的理念贯穿患者的急诊抢救到病房康复,帮助纾解患者与母亲的心理隔阂,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该剧巧妙融合医院救治与家庭温情,强调心理与生理健康并重,展示了医院在促进患者心理康复及强化家庭支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剧本的产生
肖丽华(原作者,妈妈扮演者):我第一次看到患者妈妈时,她一边担心孩子的身体,一边又担心疾病会耽误学业,她的焦躁感染了我。其实,孩子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刚刚经历过心肺复苏的大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但家长仍然惦记着孩子的学业。
我强烈地意识到应该告诉内卷的家长们,任何时刻生命比学习更重要,这样是不是就不会有下一个“瑶瑶”了?感谢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从一个临床工作中的想法到最终站到全国的舞台上,去大声“告诉”更多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健康更重要!
剧本方向拟定后,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把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科普逐步删减,最终只剩下急诊抢救、病房康复和母女和解三个场景的人文关怀内容。
角色的打磨
随着剧本的修改,舞台呈现和角色的人选不断发生变化,在两周的时间内,一一落实选演员、排练、修改剧本、选音乐和拟定灯光等事务,其中各角色的扮演对临床专业人员而言最具有挑战性。

王逸雯(护士扮演者):由于剧本的不断调整,我的角色也被换了好几次,最终才确定演护士。我们一共是5-6次的集中排练,在每次排练的过程中,我的台词和舞台动作总有调整。每次彩排后,我都要重新理顺台词的顺序和每一环节中其他小伙伴们的配合。我最大的压力是在开场设计中有一段病情汇报,在紧张氛围中需要语速特别顺畅。我知道我不能出错,不然可能会影响后面团队的发挥,所以那两句台词我每天都在嘴边念叨……念叨着念叨着我的台词和舞台动作就越来越自然了。
张艳(女儿扮演者):这个患者的原型我也见过,我以为我扮演她应该会轻松一些,毕竟我已经见过“主角本尊”,但是没想到一点不轻松。心血管内科本就不富裕的闲暇时间,找寻一切机会去排练,大家一起磨合默契。虽然每一次彩排中,大家总觉得我的感情不够充沛,但是每一次都看到我的进步。
张丛珊(医生扮演者):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虽然有一些舞台表演的经历,但是毕竟有限。虽然这次台词较少,但是几处台词的情绪完全不同,需要一句一句地体会和练习。24日刚到重庆时,小伙伴们一顿“热辣滚烫”就把我“拿下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嗓子疼得厉害,幸好我们是在26日上午演出,为了不影响舞台效果,25日一天喝了几杯冰水压制我燥热的嗓门。
肖丽华(妈妈扮演者):我表演前一天超级紧张,深夜躺在床上还在“鬼哭狼嚎”地练台词。上台了,舞台的灯光打下来,紧张的音乐响起,我站在舞台上,脑海中、眼中只有舞台上的我们。
刘跃宇(主任扮演者):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工作非常繁琐忙碌,还有急诊手术的“不定时”出现。有次约定2点彩排,但是在彩排前15分钟时,需要配合一台急诊手术,等我手术完成后发现,小伙伴们找了位“临时演员”已经在排练。为了配合我的工作,大家又延长了排练的时间。
参赛的感想
钱定金(无名护士扮演者):以前听说过人文路演,也配合过彩排,但是从没有以演员的身份参加过活动。这次,我幸运了!虽然扮演的是一个背景角色,没有台词,只有匆忙脚步和穿梭的身影,但是我认真揣摩步伐的速度和点位。在彩排中,大家跟我说“你也是演员,你也很棒!”这句话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知道只要勇于尝试、挑战,就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在医院第一次集中彩排
王逸雯(护士扮演者):为了演出效果,我们的灯光做了很大的调整,但是在演出前需要彩排的队伍很多,每个队伍走台的时间相对就紧了,在短暂的彩排时间里记住每个点位、灯光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上台前也在不断地背台词,不断地回想整个演出过程,一遍又一遍,绝不容许出错。现在回想,这种考验是很好的体验。
刘跃宇(主任的扮演者):作为三次参加全国人文路演大赛的一名选手的感想很多。每次活动中,演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都是忙碌和辛苦的。就像那句话,如果不刻意,我们相见都很难。所幸,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凑在一起彩排,没有一位缺席。
人文路演的主题曲从曾经的《成都》到现在的《不如见一面》,我也觉得感受到了大家这种心态的变化。
确实,我们每一年的相见,都是大家奔赴千里,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和追求医院人文管理的新进展新理念。我感受到了大家的“跨越山海 奔赴热爱”的激情。
张艳(女儿扮演者):第一次演出很兴奋,虽然上台前很紧张,一直在狂喝水,但上台的一瞬间感觉和舞台融在了一起,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害怕了,演完后大家还夸我啦!

赛前一天,宾馆里最后一次集中彩排
李金珠(改编及音频播放):每一次排练,小伙伴们一起揣摩剧本总会做出新的调整,为了不影响舞台呈现效果,也给演员们一定的舞台灵活空间,我们的音乐没有“固化”剪辑,而是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临时点击播放。现场需要熟悉每一位演员的台词、灯光效应,让音乐契合台上每一位演员的表演。
作为领队顺利到达山城,我隐隐地觉察到团队中一位队员其实身体出现了突发状况,但是她一直没有提,我很纠结。虽然这次演出不仅是一次人文交流,也有代表医院参赛的因素,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她,如果她的身体不可以参演,我可以做出放弃演出的决定。
赛前排练中,她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出现更严重的身体不适,那句话我也一直没有说出口,整个团队的情绪有紧张也有兴奋一直比较稳定。正式演出正如我们彩排一样,总有一些不完美需要总结,而这也成了我们回看山城的一帧帧生动画面。
演出落幕,再见,张瑶!愿你今后能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更爱生活,更爱自己。